您的位置: 钟日胜先进典型专题 媒体关注

广西日报:广西医生钟日胜讲述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3-09-15 17:35 本文来源: 广西日报

    

    

    

    钟日胜和非洲孩子在一起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非洲的故事,由于远离人们的视野而鲜为人知。

    这是一位普通的医生。他由广西选派,作为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普通一员,写下了长篇纪实文学《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于今年9月获得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因为梦想 

    奔赴异国他乡

    背上行囊,沿着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边缘行走,这是广西医生钟日胜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

    30年过去了,平淡的生活和琐碎的工作,消磨了曾经青春张扬的激情。

    正当梦想逐渐变得幼稚而不切实际时,一个消息叩响了他的心门。

    那是20044月,乍暖还寒的一天。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的钟日胜,在手术室里正准备为病人施行麻醉,科室主任急匆匆地走进来对他说:刚接到一个援非任务,要派一个麻醉医生到非洲尼日尔工作,任期两年。你没有家庭负担,可以考虑考虑。”                  

    当时33岁的钟日胜,正处着一个女朋友。如果这个时候去非洲,恋情前景黯然。此外,他最放心不下的是母亲。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在老家龙州跟哥哥一起生活,但一场变故夺去了哥哥的生命。如今就剩他这个儿子,怎么办?他给姐姐打了电话,姐姐很担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眼看报名期限一天天逼近,内心深处那抹童年的梦想翻腾不已。纠结、挣扎……他决定跟家人长谈。反复商议思量之后,他终于在报名截止那天递交了申请。

    就这样,钟日胜加入了奔赴尼日尔的援非医疗队。2004年初冬,开启了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旅程……                  

    因为 使命  

    诠释中国力量

    尼日尔在哪?

    钟日胜依稀看见,那个撒哈拉沙漠边上最炎热干旱的阳光灼热之国,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他所去的津德尔地区,是这个国家最偏远落后的地区。

    辗转行程,中国援非医疗队11人终于抵达这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望去,穷街陋巷,破败不堪。阳光和疾病,在这片土地同样灿烂。中国援非医疗队所在的津德尔医院虽然是国家级医院,但医疗设备简陋陈旧,医生寥寥几人,药品严重短缺。

    每年3月,是令人生畏的拉马丹季风时节,风沙要肆虐两个多月。大风挟着黄沙,遮天蔽日,无休无止。几个队员都感染上了疟疾。加上吃发霉的米饭,经常拉肚子。后来改以红薯和土豆为主食。但红薯吃了一段时间,肠胃又受不了,经常便秘。由于营养跟不上,大伙都消瘦了。我体重降了5公斤多。钟日胜回想起来,他那时找来榔头和铁钉要给皮带凿孔,谁知大伙见状纷纷解下自己的皮带,让他帮忙凿几个孔——“原来我们都减肥成功了

    当贫困成为当地社会常态,饥饿和疾病变得习以为常之时,没有人察觉到,一场更大的灾难已悄无声息地来临——                  

    20054月,他们陆续听到附近村子有人饿死。由于当地通信落后,一直埋头在手术室里的中国医生,只发觉病人比以往多了一些。直到通过英国BBC广播电视台的报道,才知道尼日尔已经发生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饥荒!

    中国医生决定进村搜救。刚走进一个叫希兰达嘎的村子,异常寂静,村口光秃秃的刺槐树上,小鸟的凄叫声增添萧瑟荒寒的味道。一个黑色脑袋突然从泥墙里冒出来,看到是中国医生,急切地冲过来,说他孩子病得快死了。他们赶忙走进黑人家,只见一个女孩奄奄一息地躺在母亲怀里,这个贫寒的家庭,找不到一分钱。钟日胜和几位队友临时筹集两万西非法郎,火速将女孩送往医院。得到及时治疗的女孩,最终痊愈出院。

    随着走访的深入,他们渐渐感觉到灾情的严重。阳光普照大地,阴影却笼罩村庄。悲惨的场面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一次饥荒,共有360万人陷入危机,5岁以下儿童有1/4因营养不良而夭折。尽管中国医生尽其所能抢救病人,甚至集资为孩子垫付医疗费用,但能够抢救过来的人还是太少,太少……                  

    饥荒岁月,中国医生日夜奋战在手术室。等到饥荒过后,大伙接二连三地病倒。当地村民得知后,纷纷掏出自家花生、土豆等仅存食粮,硬是塞到他们手上……                  

    因为 责任  

    书写人生意义

    2008年的一个午后,太阳温暖而和煦。英国友人丹尼尔到广西看望钟日胜。两人聊天时,钟日胜聊起这段非洲经历。丹尼尔建议他:你应该写一本书,把这些经历写出来,一定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外国朋友的一席话,让钟日胜有所感触。然而,一个医生搞创作,有点小生唱青衣的感觉。但当他翻开自己的援非日记,那一幕幕久违的场景,那股百感交集的心境,牵引着他深藏的记忆——                  

    忘不了,在西非烈日下,和黑人兄弟一起收割庄稼的场景;

    忘不了,那片贫瘠恶劣的土地,人们即便饥寒交迫也不动动物的一根汗毛;

    忘不了,为一口水生存的非洲小孩,默默死在母亲的怀里;

    忘不了,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队友们拼死抢救的身影;

    忘不了……                  

    钟日胜用英文写了一个帖子,配发几张医疗队在非洲的日常图片传给丹尼尔。丹尼尔将帖子上传英国一家网站,短短几天,点击量竟有13万人次之多。

    与网络上如潮的点击量相对应的现状是,中国从1963年起向非洲派遣医疗队,至今已向非洲为主的67个国家派出2.0029万名医务工作者,诊治病人2.4亿人次。几代中国医生远离祖国和亲友,承担繁重的工作,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始终坚持在医疗救助的前线,以真诚和实在赢得非洲人民的爱戴。而这一切,一直不为非洲以外的人所知,还曾被一些西方国家误解。近5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没有一部真实记录援外医生工作和生活的作品。钟日胜被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情感驱使着——2009年初,钟日胜开始在电脑上敲入文字——讲述中国援非医疗队的真实故事。2010年初,钟日胜为这部33万字长篇纪实文学画上了句号。

    《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出版后,随即引起国内关注,成为我国首部反映中国医疗队员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经历的纪实作品。20129月,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映照着扉页一句: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援非医疗队员。中国援非医疗队为促进非洲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中非人民友谊做出的不懈努力,再现字里行间。

    就在作品获奖前的两个月——20127月,钟日胜又一次踏上援非医疗之路。这次他去的不是沙漠边缘之国,而是非洲东部印度洋上的火山岛国科摩罗。

    8年后的钟日胜,已由单身汉升格为父亲。有如为人之父有所担当,这一次加入援非队伍,已不再因为年少的梦,而是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接受记者越洋采访的回复邮件里,钟日胜坦言:在非洲的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忘的经历,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正因为有这样一段经历,使我对非洲多了一份牵挂,对生活心存感恩。所以趁年轻,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吧。”                  

    责任编辑:陈璐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广西日报:广西医生钟日胜讲述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