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钟日胜先进典型专题 先进事迹

驰骋在非洲大地上的白衣骏马

发布时间:2013-10-15 09:35 本文来源: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至今,中国援非医疗工作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以来,中国医疗队在瘟疫肆虐、饥荒不断、战乱频仍的艰苦环境下,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病人,保护平民。这支光荣而特殊的援非医疗队伍中,有这样一名队员,两次主动请缨深入非洲,背负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犹如一匹飞驰的骏马,在贫瘠的非洲大地上传送健康与希望。他就是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钟日胜

一、心存梦想,开启援非人生

背上行囊沿着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边缘行走,是钟日胜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20044月一个援非的消息叩响了他的心门,但作为家里剩下的独子,面对体弱多病的母亲,内心深处那抹童年的梦想翻腾不已,纠结、挣扎……经过反复思量、与院领导、家人几番商议,让他终于在报名截止那天,郑重递交了援非申请。就这样,钟日胜加入了第13批医疗队成为奔赴尼日尔的援非医疗队中最年轻的一名医生,开启了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援非旅程。

二、胸怀责任,坚守白衣阵地

200411月带着院党组织的嘱托,辗转行程,钟日胜来到了这个构想了千百遍模样的尼日尔小镇--津德尔,举目望去,穷街陋巷,破败不堪。那里终年气候炎热、蚊虫肆虐,热带病和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高居世界之首。医疗队员不是匆匆而过的游客,一旦要在这里生活下去,困难便接踵而至。

钟日胜所在的津德尔医院,是尼日尔仅有的3所国家级医院之一,但医疗设施仍然非常简陋、陈旧,医生寥寥几人,药品严重短缺,同时还遭到各种疟疾、艾滋病、脑膜炎、霍乱、麻疹等令人心生恐惧的疾病肆虐。他主要在医院从事临床的麻醉和指导工作,因为整个医院只有他一个中国来的麻醉医生,他承担起整个医院的手术麻醉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2005年爆发了一场非洲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饥荒,而饥荒最深重的地区正是钟日胜所在的津德尔地区。随着粮食短缺形势持续恶化,“饥饿”成了援非队员们的“家常便饭”。但是工作量却越发多起来,钟日胜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医疗岗位上。体力消耗大,却天天“食不下咽”,钟日胜经常半夜被饿醒,饿得受不了了就跑到厨房抓起一把米饭就往嘴里塞,也顾不上它发霉不发霉。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钟日胜始终没有忘记组织上交给他的重要使命,始终在第一线,近距离地接触和救助非洲艾滋病等患者。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得知此灾情亲自到尼日尔视察,当听说在这么艰苦的地区,这么艰难的时期还有中国医疗队坚持工作后,提出要接见工作在饥荒一线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当安南秘书长握住他手的那一刻,钟日胜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为自己是一名中国的医生感到骄傲。

记得在非洲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春节。在国内时,钟日胜已经很多年都不看春晚了,可那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他却从头看到尾,特别是主持人一句“祝在非洲工作的医疗队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他的眼睛湿润了,作为一名援非医疗队员,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刻,听到来自祖国的问候,感情的匣门一下子被打开了,艰辛和委屈、光荣和自豪,一下子全部涌上了心头。两年的援非工作,他共诊治各类门诊病人3.6万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700多人次,施行各类手术2900多例。

三、有感援非,书写人生经历

2006年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后,钟日胜回到医院麻醉科,这段援外经历更加鼓舞了他更新自身麻醉技能的欲望,勤学好问的他把科室当成了家,只要有手术,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不是自己值班都争取去实践,很快他就全面掌握了最新的麻醉技术。20105月,他郑重地向医院外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要做一名党的追随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一个勇于奉献,敢于承担的人。

有感于自己两年难忘的援非经历,他完成了33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该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反映援非医疗队员工作和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为大家打开了了解中国医生援外工作的大门。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张明先生特别为该书写了推荐语,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立基先生写了序言。在2011年中非卫生国际合作会议上,该书作为会议参考书籍赠送给各国与会领导人。20128月他的书籍作为长篇纪实文学荣获全国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成为本届“骏马奖”获奖作家中的“壮族独苗”。

四、情系非洲,再次出发

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后,钟日胜更加感到责任的重大,他深刻感觉到只有把所掌握的精湛麻醉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才算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在听闻新一期的援非工作信息后,他内心出于对非洲人民的牵挂、党员的使命感让他再次选择了到非洲从事援外工作。去年7月,钟日胜又一次踏上援非医疗之路。

面对再次赴非,钟日胜确实也曾犹豫过,理性与感性进行着较量:8年后的他,已由单身汉升格为父亲。面对还不到两岁的孩子、年迈多病的母亲,自己会错过两年陪伴孩子成长、照顾老人的时光,他的离开使得照顾重任就落到了妻子的肩上。但想到很多医生都不愿意背井离乡跨越半个地球到非洲这样艰苦落后的地方工作,而自己又有过援非经历,更适合再次去援助非洲人民。也许对于自己的小家多少有遗憾,但在地球另一端的大家更需要他去帮助,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苦健康生活。于是他有了自己的决定:再一次踏上援非医疗之路。这已不再是因为年少的梦,而是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就是援助非洲医疗工作一名医生的真实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钟日胜这匹驰骋的白衣骏马在非洲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一定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陈璐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驰骋在非洲大地上的白衣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