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心肌 分秒必争——一位内科医生的自白
“叮铃铃叮铃铃”一串急促的电话声划破夜空,“陈医生,急诊科有个胸痛病人,需急会诊”。听到护士的汇报,我拿起听诊器往急诊科赶。你要问:为什么那么紧张?胸痛病人,可能是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极危重疾病,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接到电话后5分钟到达急诊科,看病人,问病史,“心前区压榨感1小时”,查阅患者心电图时,典型的ST段抬高,不过涉及面积有点大,V1-V4导联均有波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王某60多岁,有3个儿子,2个女儿,在场的只有大儿子,其他家属在赶来的路上,立即与在场的家属谈急诊介入。急诊介入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脏支架置入手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开通血管,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供应。在10分钟的沟通过程中,患者儿子总共接了3个电话,总算讲解完检查的必要性和手术风险后,患者的小儿子及女儿们就到场了,又把前边的情况再重复讲了一般,为了让家属有所体会,我打了个比方“缺血的心肌,就像干涸水田里的水稻,错过了时间再灌溉也于事无补”,但是家属开始犹豫,担心风险的问题,担心费用的问题。20分钟过去了,这时候在抢救室的护士突然出来通知我,“病人血压低,心跳停了,方主任正在抢救患者”。家属开始慌神了,“医生医生,我们同意做手术,多少钱我们都救”“对,医生医生,尽全力抢救”可是家属,你们知道吗,因为你们的犹豫,让心肌已经失去挽救的机会了,我们也无能为力了。这个病人最后抢救无效在进院1个多小时左右宣布临床死亡了。在风险与获益面前,家属只考虑到不利的一面,最后的结果只能自己承担。
当然,在我面对的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属,都能在紧要的关头,做下正确的选择,在医疗技术如新月异的当代,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手术的技术日益成熟。每当遇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都让我想起最亲爱的外公,外公在一个傍晚外出散步的时候突发心肌梗死,等到被人发现救护车送至医院已经抢救无效死亡,连签字同意急诊手术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切身经历,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作为一个内科医生,抢救心肌,分秒必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救死扶伤!(五象医院内二科 陈雪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