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医院文化医苑文馨详细

教学相长,你我同行

发布时间:2021-01-23 11:37 本文来源: 核医学科

2020年10月,核医学科迎来了两名进修生,这是我院核医学科建科以来第一次接受科教科派来带教进修生的教学任务。这两位进修生分别是来自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莫燕红和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蒙宜。

我们医院核医学科是一个很小的科室,她们是来学习什么的呢?原来,去年金秋时节,我院核医学科接连获得了国家认可委ISO1589医学实验室认可证书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授予的核医学科体外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示范基地证书。前一个证书是当下区内唯一一家通过国家认证的核医学科体外分析实验室,后一个称号是全国14家示范基地之一。这个消息,在广西核医学界引起了轰动效应,她们是冲着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学习目的来的。

时任核医学科技术主任马南花非常重视这次进修生带教任务,她主持并全程参加教学工作,曾贝贝主任协助。在马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管理层先后召开了三次进修生座谈会,充分听取两位进修生的学习目标和期望,然后管理层人员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明确重点,分配任务,并设定阶段性考核和评估指标。此外,马主任在科务会上要求全科人员分工不分家,积极参与带教工作,同时,她也要求进修生除了学习和日常工作外,要坚持写工作日记,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学相长。

如果说这次的教学任务是一个舞台,那么我们科主要接受带教任务的滕艺艳、张步腾和韦佑安老师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要演好这场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等到真正备课的时候,才知道要把自己懂的东西整理好,再吐出来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也能听得懂,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之前,我们是在自己熟悉的工作同事间做科室的小讲课,都是“自娱自乐”,现在,要给进修生讲课,怎么讲?用什么方法教?……都是零经验。在科室小环境待惯了的老师们,一下子在外来进修生教学问题上,出现紧张、迷茫、担忧,甚至有点害羞的样子。怎么破解这个难题?

一是资深员工参与集体备课。在马主任的建议下,他们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从学生的已知和需求出发,认真研究复习自己所负责领域知识,查阅各种资料、文献,积极讨论,集思广益,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他们把ISO15189的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找出重点、难点,并按重要程度排列,筛选尽可能最好的表达方式。经过这样的锤炼,老师们对准则条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是反复修改PPT课件。最初,老师们的课件第一稿亮出来,大家都提了一堆的意见,比如:PPT字体大小不一、颜色搭配凌乱、脉络缺乏逻辑......提出问题后,马主任要求老师先运用思维导图把内容脉络理清楚,制作的PPT内容要凝练,重点突出,排版整齐、美观。老师们主动向擅长制作课件的周琦婷请教,反复提炼主题,学习PPT制作的技巧,请马主任旁听、点评,指导,反复修改,像张老师的课件,经历了8次修改才算过关。通过讲课,老师们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还从中学会了很多讲课的小窍门。

三是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小讲课只是教学的其中一种形式,老师们还开展专题座谈会、案例分析、实操培训等形式进行授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用,每讲完一次课,进修生要完成并上交一份实操作业,比如科室制度的编写,组织结构图、仪器的操作及投诉处理流程的制作等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东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四是当场检查教学效果。科务会上,大家一起审阅进修生上交的实操作业,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提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要对老师制作的课件以及讲课效果做出评价,以便持续改进。

总之,教学给老师带来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不仅仅是只会埋头做事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结识了新朋友,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而进修生的学习收获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进修学员们表示“老师们备课也很认真,三个月,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新知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将会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起来,逐步推进科室的规范化建设。”“学习了规范化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回去后对科室的ISO15189规范化建设更加有信心了!”(核医学科 覃丽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教学相长,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