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怎么办?
耳鸣一词源于拉丁词tinnere,原意为耳部响铃样声音,现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耳鸣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人群中17%有不同程度耳鸣,老年人耳鸣发生率可达33%。世界卫生组织残疾分类认为耳鸣可导致人思维与情感、听力、睡眠以及注意力的损害,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然而,已知可导致耳鸣的病因有1000多种,且目前来讲尚无特效疗法,因此,耳鸣仍是一个全球问题。但比较乐观的是,现已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耳鸣症状,甚至达到治愈的可能。耳鸣可以是任何声音,单一响声或者多种声响并存,比如铃声、嗡嗡声、嘶嘶声等。鸣声大小可持续不变,也可变化。耳鸣声既可持续,也可间歇:可在单耳、双耳或颅内闻及。在临床上常分为客观性与主观性耳鸣,其中前者较为罕见。就主观性耳鸣的患者来讲,首先要主动就医,在4周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全面听力学评估。尤其是为单侧耳鸣、搏动性耳鸣等症状的患者,更要主动就医,必要时进行头颈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血管瘤等。一般地,在详细询问病史和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可以明确或排除一些常见的器质性病变,如中耳炎、鼻咽部肿物、胃食管反流等病变。而剩下的,尚未找到病因的耳鸣,临床上称为特发性耳鸣。如果是突发性听力下降伴耳鸣,则需要按突发性聋的临床分类进行治疗。如果不伴听力下降,也可尝试口服一些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或中医药、针灸等治疗方法。而如果耳鸣持续超过6个月,则一般不会自行缓解,此时不建议使用针灸疗法。但有一部分患者通过调整心态等方法,适应了耳鸣,则可不需处理。而仍有很多患者因为耳鸣而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伴有听力下降,则可以采用佩戴助听器等方法,而不伴听力下降的患者则可以尝试认知行为疗法、声治疗等方法来改善耳鸣症状。由于耳鸣的发生机制不清,目前尚没有完全消除耳鸣的治疗方法。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适应耳鸣,从而回归正常生活。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只有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实现对耳鸣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陈龙)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