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1.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定义
副神经节瘤 (paraganglioma)是起源于神经嵴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发生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以外的副神经节瘤,后者也称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就是发生在头颈部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约占该肿瘤的42%,主要包括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喉副神经节瘤等。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副节乃对交感神经干中的神经节相对而言,大多位于交感神经干之侧旁,偶尔亦见于内脏等远离的部位。副节按其主细胞对铬盐的反应有嗜铬性与非嗜铬性之别,故副神经节瘤亦有嗜铬性与非嗜铬性之分。嗜铬性副节瘤以肾上腺髓质为主要代表,由其发生的肿瘤习惯称“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而非嗜铬性副节发生的肿瘤则往往简称“副节瘤”,文献中也称之为“非嗜铬性副节瘤”(Nonchromaffin paraganglioma)与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等。
2.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手术切除的肿瘤大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较光滑、界尚清,中耳的肿瘤一般较小、破碎。肿瘤呈浅褐色或深棕色,这与肿瘤血窦丰富有关。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典型的器官样(Zellballen结构)、团巢状或腺泡状结构,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伴有纤细网状的纤维血管分隔。主细胞胞质呈细颗粒状、嗜碱性或嗜酸性,部分可为透明胞质,核分裂象少见,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CgA、Syn、CD56等)。支持细胞呈梭形,围绕于主细胞周围,表达S-100蛋白。多数肿瘤因术前进行栓塞,可见出血及血管内异物,不要误认为肿瘤坏死,肿瘤细胞也可以出现退变,结构模糊不清。部分肿瘤细胞可浸润骨及神经组织。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神经内分泌颗粒。中耳内肿瘤瘤巢较小,血管极其丰富,需注意与中耳的肉芽组织、血管瘤、中耳腺瘤和脑膜瘤进行鉴别。喉部、鼻腔及鼻咽的副神经节瘤较为少见,送检肿瘤易受挤压,需要与喉神经内分泌癌,特别是中分化神经内分泌癌、鼻腔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异位的垂体腺瘤进行鉴别。此外副神经节瘤可表达GATA3。
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弥漫性、团巢状(器官样)、条索状、腺泡状结构
免疫组化:Syn(+)
免疫组化:S-100(支持细胞+)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