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投稿中心详细

不按时吃饭,这个器官会给你“致命一击”

发布时间:2023-12-06 17:39 本文来源: 肝胆胰外科

很多“打工人”为了早上能多睡一会儿,会把早餐的时间不断压缩,甚至直接取消。一旦进入假期,要么一天就一顿,要么胡吃海塞,就是没有规律可言,长此以往身体里的结石,就被一点点“吃”出来了。

图片 2

猛吃和不吃,都会导致胆结石,猛吃高脂肪、高油、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会让胆固醇升高,变成晶体,产生胆结石。长期禁食,使用肠外营养也会导致胆汁淤积。在胆囊中存留时间延长,可导致胆汁过度浓缩(胆固醇浓度过高),进而促进结石形成。

高发人群有哪些呢?

体重快速减轻者,采取极低热量饮食(膳食热量低于800kcal/d)或胃旁路术后体重快速下降的患者,其胆石形成率也较高。

胆结石的形成不仅与饮食相关,身体肥胖的人尤其是女性,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比较高,而且胆固醇的分泌合成也比较高容易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反复发作、持续堵塞通路就可能发展为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急重症,可表现为各种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发热、寒战和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图片 8

仅4步!从不吃早餐到胆囊癌

第一步:不吃早餐

肝脏每天为我们制造胆汁,不吃饭的时候,胆汁储存在胆囊里,胆囊把稀薄的胆汁浓缩90%;吃饭的时候,胆囊把浓缩后的胆汁排进小肠,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油脂)营养。如果不吃早饭,那胆囊里的浓缩胆汁就排不出去了。

第二步:胆结石

如果我们长期不吃早餐,胆囊里边的胆汁就会浓缩,时间久了就会得胆结石。

第三步:胆囊炎

胆结石如果不控制,也可能会出现急性胆囊炎,病人就会出现肚子疼发烧,右上腹的绞疼,恶心吐等等。甚至还需要做手术来进行治疗。

第四步: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胆囊炎的关系都十分密切。统计数据显示,85%以上的胆囊癌患者都是合并胆囊结石的。结石导致胆囊出现长期慢性炎症,进而诱发胆囊黏膜滋生肿瘤。一旦出现胆囊慢性炎症,诱发癌变的几率就会升高。

胆囊有两大功能,包括消化和免疫。胆汁由肝细胞分泌,每天产量约800到1200ml,刚分泌的胆汁是金黄色的,有多种成分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胆汁中97%都是水,剩下的由胆固醇、胆红素、无机盐等组成,具有脂质消化和吸收、清除机体代谢废物等作用。胆汁汇入肝总管,这时胆囊开始疯狂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这段操作让胆汁变成了浓缩胆汁。浓缩的胆汁被胆囊暂时储存,在人们进食后,来自肠道的胆囊收缩素和来自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开始工作,在两者的调节下,胆囊开始收缩。储存的胆汁被排空,通过胆囊管向胆总管流去。

胆囊除了自身有这两个功能以外,还有一个好朋友——肝脏。当肝脏出现病变,被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缠身时,胆囊就危险了。此时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红素会超标,多出来的变成结晶,像沙子一样沉积在胆囊或者胆管内部,堆积成“胆结石”。

要如何保护胆囊呢?

一、拒绝油腻

一般来说,油腻的东西往往伴随大量脂肪。要预防看不见的脂肪过分摄入,那么看得见的脂肪最好少吃,如:肥肉、荤油等。

二、少喝酒,多饮水

戒酒可减少对胆囊的不良刺激。

三、按时吃饭

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膳食中饱和脂肪的含量应低,纤维和钙的含量应高,以降低胆汁中疏水性成石性胆汁酸的浓度。按时进餐可通过促进胆囊排空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减轻胆汁淤积。对于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患者,尽量缩短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时间,尽早恢复胃肠营养。

四、合理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但减重应循序渐进(<1.5kg/月),以降低胆汁淤滞引起胆泥形成的风险。因热量摄入极低或减肥手术而快速减重者每日摄入脂肪不应低于7~10g,以确保胆囊收缩和胆汁循环功能良好。

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平常要注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游泳或者跑步,能够减少身体肥胖的现象,避免出现胆囊炎或者胆囊结石,定期到医院做胆囊彩超检查。(肝胆胰外科 罗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不按时吃饭,这个器官会给你“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