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针灸不再怕 小小揿针人人夸
看似不起眼的毫针,在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刺入人体特定部位后,就能起到调节身体平衡、治疗相应疾病的作用,这就是中华传统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瑰宝——中医针灸。然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一听到针就心生恐惧,一看到针灸治疗就望而却步。殊不知,中医针灸还有一张新“名片”,那就是“揿针”,外形小巧如图钉,使用方便无痛感,可谓是这些疼痛恐惧者的福音。
揿针,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埋入皮下后,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起到祛除病邪的作用。
揿针的优势特点
1、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揿针直接作用于穴位处,疗效可靠,研究表明,揿针对疼痛类疾病起效迅速,且由于留置时间较长,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腧穴刺激,使得作用时间更加持久稳定。
2、无痛安全:与中医传统针刺相比,揿针形态小巧,针身短小,不会伤及脏腑及大血管,少有痛感,是最安全的针法之一,成人及儿童均易接受。
3、操作简便节约时间:揿针疗法在操作时,只需常规消毒后,选定穴位一贴一按即可,无需复杂手法及处理,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4、不影响活动:由于揿针针身短小,只埋置于皮下,故几乎不会出现晕针、滞针及弯针等现象,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运动。
揿针技术沿用了中国医学2000年传统理论,是对中医传统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将中医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结合,避免了传统埋针技术的缺陷,提高了依从性和病人参与度,临床应用广泛,既可配合使用又可单独治疗,堪称目前“预防、临床、康复、保健”方面的最适宜中医治疗技术。
揿针的适应、应用范围
1. 各种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头痛、牙痛等各种疼痛病症。
2. 末梢神经炎、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面瘫)、肋间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神经科病症。
3. 咳嗽、胸闷、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肺系病症。
4. 呃逆、腹痛、呕吐、泄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病症。
5. 前列腺炎、尿急、尿频、夜尿、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疾病。
6. 失眠、焦虑、躯体化症状等精神科病症。
7. 肥胖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
8. 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疾病等妇科疾病以及产后宫缩痛等产科病症。
9. 近视、假视、麦粒肿等眼和附器病症。
10. 痤疮、扁平疣等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
注意事项
1、针刺前用75%的酒精或1-2%碘伏消毒施术部位。
2、揿针一般在较炎热的天气下可留置1-3天,较凉爽的天气下可留置3-7天。
3、揿针留置期间可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次约1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两次间隔约4小时,以加强对腧穴的刺激,增强治疗效果,到时自行取下即可,无需特殊处理。
4、揿针部位持续疼痛时,应调整针的深度、方向,调整后仍疼痛应出针。
5、揿针留置期间可正常洗澡,揿针部位不要用手或毛巾平搓,沐浴后轻轻擦干即可。
6、汗液会降低胶布的粘性,因此,揿针留置期间应避免大汗淋漓。
禁忌症
1、关节处、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癫和疤痕处。
2、孕妇、需要急救或手术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对不锈钢及金属过敏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