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投稿中心详细

肝癌来时“静悄悄”,这项重要的检查指标不可忽视!

发布时间:2023-04-29 17:59 本文来源: 核医学科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原发性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90%,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到全球的50%以上!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大多数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肝癌血清学检查中,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肿瘤标志物之一,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约30%-40%的肝癌患者AFP并不升高。而且升高不一定就是患了肝癌,肝炎、肝硬化、生殖细胞瘤患者或者孕妇AFP也会升高。所以找到其他便捷灵敏的诊断指标尤为重要,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的出现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又一重要的依据。

什么是异常凝血酶原?

异常凝血酶原是人体内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产生的蛋白质,即PIVKA-II,又叫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正常凝血酶原是在肝细胞内合成的,需要由维生素K依赖性谷氨酞-γ-化酶催化凝血酶原的前体转化为正常凝血酶原。在维生素K缺乏的情况下,就会转化成没有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

正常人群中PIVKA-II含量很低,而肝癌患者体内的异常凝血酶原常常是高水平表达,因为癌变的肝细胞对维生素K的摄取和利用发生了障碍,凝血酶原前体羧化不足,从而生成大量的异常凝血酶原。虽然HCC之外的肝病患者血清PIVKA-II水平也会轻度升高,但HCC患者血清PIVKA-II水平是显著升高的。

临床上检测PIVKA-II有哪些作用?

1.HCC辅助诊断方面:一项针对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检测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单独检测AFP时的特异度为89.60%,灵敏度为69.80%;单独检测PIVKA-II的特异度为88.20%,灵敏度为81.63%,而两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为90.30%,特异度为87.25%,PIVKA-II作为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与甲胎蛋白互为补充,可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2.复发监测,疗效评估:PIVKA-II血清半衰期约40-72小时,比AFP短3-5天,因此更能及时反映HCC的疗效。治疗后PIVKA-II水平恢复正常,患者5年生存期明显提高。临床实践表明,在肝脏移植的肝癌患者中,移植前PIVKA-II水平低的患者,肝癌复发的比例低,患者存活率较高。

3.高危人群监测指标:对于慢性乙肝、丙肝感染患者等容易患上肝癌的人群,临床医师建议,综合应用肝脏超声检查、甲胎蛋白和PIVKA-II水平检测进行监测,每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慢性乙肝或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等更容易患上肝癌的人群,复查时间应为每3~4个月。

三、肝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1. 具有HBV和(或)HCV感染

2. 过度饮酒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 长期使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6. 有肝癌家族史

核医学科 覃丽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肝癌来时“静悄悄”,这项重要的检查指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