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小知识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心血管病变,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可能出现的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三大危险因子,同时,它与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是引起动脉硬化等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由于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导致其在人体血液中浓度堆积升高,简称高血同。高血同会大幅增加许多血管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血同型半胱氨是一项重要的人体健康指标。
提到血同型半胱氨酸,我们不得不说说叶酸、维生素B12这两种物质了。说到叶酸、维生素B12,很多人都知道它们与一种叫做“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幼很大的关系,但对于动脉硬化这方面,它们两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又有什么关系呢?研究表明,叶酸、维生素B12是血同型半胱氨酸合成与代谢反应的辅酶或辅助因子,直接影响血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叶酸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肉类或者蔬菜类食物中都有,而维生素B12却只存在于肉类食物中,饮食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可以造成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使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水平升高,增加了心血管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另外,血液中的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于女性,45岁以上者升高尤为明显。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应当适时监测体内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动脉硬化等心血管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核医学科 韦佑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