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健康宣教详细

要爱不要“艾”,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

发布时间:2017-02-16 17:15 本文来源: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近日,浙江卫计委通报重大医疗事故,5名被治疗者交叉感染艾滋病毒,原因是浙江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感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提起艾滋病,人们往往谈“艾”色变,许多医务人员也存在着强烈的恐惧感。事实上,只要以科学态度正视这种疾病,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防控艾滋病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艾滋病的感染和扩散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艾滋病毒HIV/AIDS)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眼泪、唾液、尿液及脑脊液等中,当人感染这种病毒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能数年不出现症状,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出现有关症状,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才确诊为艾滋病病人。HIV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灭活,75%酒精,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也能灭活。HIVPH7.137℃的条件下可以存活24小时。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指同性或异性涉及体液交流的性行为。

2.血液传播:①输血及注射: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注射器针头未经严格消毒,含有少量HIV污染的血液,重复给其他人应用,有造成感染的危险。②吸毒: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③血制品未经彻底灭活处理。④器官或组织移植,以及人工授精。⑤受到HIV污染的锐利器械刺伤。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在围产期及分娩时通过胎盘或产道分别传播给胎儿和新生儿,哺乳也可将HIV传播给婴儿。

(三)预防措施HIV在外环境中抵抗力并不太强,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对HIV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1.预防经血传播:严格筛选献血员,保证医疗用血安全。严控用血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劝告吸毒者积极戒毒;要严格医疗用品的消毒和灭菌;严格医疗操作规程;有条件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2.预防性传播:避免性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性行为的安全性,正确使用安全套。

3.预防母婴传播:有感染HIV危险的妇女,在怀孕前或怀孕期应做HIV抗体的检测,如已确定感染了HIV应避免怀孕。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如进行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操作时,应加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和口罩。接触污染物后要严格洗手。如误被HIV污染的尖锐器械刺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尽快把血液从伤口挤出,再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后报告相关部门,根据暴露源程度及暴露级别考虑尽早(最好4小时内,不超过24小时)进行预防性用药。若眼睛或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则要用大量的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然后同上述方法进行报告及预防用药。此外,立即抽血及三个月后再抽血分别做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医学检验科黄丽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要爱不要“艾”,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