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是个什么鬼?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显示,我国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居首位。治疗冠心病通常有三种方法:
1、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2、冠状动脉搭桥;3、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及早接受溶栓或支架开通血栓闭塞的冠状动脉治疗。对于支架的描述,既有神话般的吹捧,又有魔鬼般的丑化。但是,见到最多的还是谣言,影响最坏的也是谣言。历经时间的洗礼,大众百姓对支架充满了疑问和困惑,心内科医生说:“目前对于必须要放支架的患者,很多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支架会断裂吗、支架爆炸是活不了3分钟吗、支架会闭塞吗、医生会多给我放几个吗等等……谣言的危害效应显露无疑。”
支架术的起源?
几十年前,冠心病治疗方法只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并不能去除血管的狭窄,效果并不理想。直到1969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之父Rene Geronimo Favaloro完成了首例开胸外科搭桥手术,开创了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的先河。早期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心脏停跳,创伤大,围术期死亡风险较高,有一定局限性。世界心脏病专家们一直在探寻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
德国医生Grüentzig早在1974~1977年就用球囊扩张下肢动脉的方法治疗下肢缺血,他灵光一闪:球囊扩张是不是也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他制作了扩张冠状动脉的专用球囊,但要说服他的导师和其他专家。
遗憾的是他并没获得如期支持,被批评为痴心妄想。但Grüentzig顶住了压力,并对批评和嘲弄一笑置之。1977年,他选择了一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用冠状动脉专用球囊导管在左前降支狭窄部位扩张了2次,狭窄明显改善,病人反应良好。
手术成功了!!!
此后不久,Grüentzig成功完成了第2例手术,并邀请全世界心脏病专家观摩,推动了介入治疗的普及和发展,开启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时代。
支架的进化轨迹
早期介入手术的主要问题是术后急性闭塞高达3%,术后再狭窄率更高达30%~50%,影响介入疗效。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发明冠状动脉支架降低了术后急性闭塞发生率,减少了急诊搭桥和急性心肌梗死,再狭窄的发生率也降至20%~30%,是介入心脏病学第二个里程碑。但再狭窄仍是影响冠心病介入疗效的主要问题。21世纪科学家们发现在支架表面负载抗增殖药物可使再狭窄率降至10%以下。
2001年9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公布第一项药物洗脱支架(DES)临床试验RAVEL结果,标志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翻开新篇章。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0,荣登当年美国心脏协会十大研究进展榜首(N Engl J Med.2002;346:1773-80)。
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将Grüentzig开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与药物洗脱支架的发明列为改变冠心病治疗进程的伟大技术,推动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2015年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NeoVas完全可降解聚合物基体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完成临床试验要求。
国内外是否可比?
2010年,美国共完成支架手术49万例。2013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于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家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成功接受心脏支架手术。
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是2万例,到了2011年,这个数据约为40.8万例。
2010年美国3亿多人口中支架使用量比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还要多。不难看出,我国还有太多患者因为经济原因和医疗条件限制,没有得到支架的及时治疗。
看完以下信息,你可以为支架辟谣了!
第一说:淘汰技术
根据以上“生辰八字”讲解,一般人均可破解。
第二说:价格高昂
采用支架介入治疗的确要比一般的药物治疗昂贵得多,关键在于支架本身属于高端技术和稀有材料。一枚小小的支架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最终使用需要5-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中间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需要多少就可想而知。
第三说:手术夺命
有人害怕安装心脏支架后动脉粥样硬化会继续发展,这个是真的。因为你不安装支架,动脉粥样硬化也会继续,与个人生活习惯和体制有关系,和支架没有关系。再次狭窄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不放支架,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第四说:定时炸弹
有人担心放了支架后,就意味着在身体里埋藏了一颗定时炸弹,而且突然发作起来3分钟内就会死亡,比心肌梗塞的12分钟死亡还要快。这样夸张的故事,即便电影如此描述,也过不了审核关,但有人却坚信不疑!
第五说:阿司匹林致癌
支架手术后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人说:你躲过了冠心病,却躲不过阿司匹林。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主要有药物、心脏搭桥和支架三种,不管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阿司匹林都建议长期服用,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反而荷兰的一项研究显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帮助结肠癌患者改善生存预期。(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谢秋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