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与健康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大都经历过或轻或重的疼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已成为干扰众多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第十届世界疼痛医学大会更是明确地将疼痛列位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据统计,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在门诊病人中,每3个就有2个病人是因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就诊的,多数患者常常是到处求医问药,以解除疼痛之苦。由此可以看出,疼痛,已不容小觑。
身边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对待疼痛或者处理疼痛的方式和想法:“一点点而已,晚上不能入睡?是你太矫情了吧。”、“痛而已,又不会死人,也不会影响病情。”、“吃止痛药不好,不吃痛而已,吃了可能会变蠢会影响其他器官!”这些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人们对于疼痛的态度和心理:普遍对于疼痛的不重视,是整个中国社会对待疼痛的忽视,致使现今医疗环境下对于疼痛医学的发展举步维艰。
“疼痛又不是病,没什么危害的。”真的只是没有么?疼痛,既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生理现象,也是众多疾病中发出的报警信号。实验研究表明,疼痛会刺激部分激素分泌、内分泌紊乱,影响伤口愈合,影响心血管系统,影响心情。长期下去,还可引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疼痛不适使情绪低落,抑郁烦恼,使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百害而无一利。现今科技发达,科研人员还会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特征研发多种止痛药物,而不再是单一的中枢神经性镇痛药物,打脸了民间“用止痛药会变蠢”的说法,医生和病人也有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多种止痛方式也规避了止痛对于胃病患者不友好这一风险,对于长期需要使用止痛药的病人,不可谓是一个福音。医生根据病情定制无痛治疗方案,更贴心、更专业、更高效。许多手术病人在无痛治疗之后,整个围手术期都没有疼痛感,不适反应、并发症也随之减少,住院周期缩短。疼痛减少、焦虑减少,病人心情愉悦、对于病情预后充满信心,更加积极地配合后续治疗。“0疼痛感”病人甚至出院都怀疑自己有没有手术。
对疼痛的不以为然,是对健康的漠视,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正视疼痛,主动应对疼痛,积极配合无痛治疗、治疗引发疼痛的疾病,恢复健康才是最正确的。关注疼痛,也是关爱自己和家人,消除疼痛,还您健康人生。(创伤手外科 沈雁翔)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