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们为医务人员“保驾护航”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检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皮肤、黏膜,或者被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时刻面临着潜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小到扎针抽血,大到急诊手术。
---老师,我报职业暴露。今早给病人抽血,不小心左手指被血液污染,那刚好有个伤口。
---抽血的时候带手套了吗?
---没有(心虚)
---怎么没有按照操作常规带手套呀?
---不好摸血管(委屈)
---病人什么情况呀?
---今天下午检查结果刚出来,HIV抗体阳性(眼中泛泪)
......
上面这个对话对于院感科医生来说,似乎不算太陌生,每发生一例这样的职业暴露,都会让感控医生与暴露者一样惊魂不定,铭记在心。
规范操作、标准预防(基于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除汗水)、不完整皮肤、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与上述物质直接接触而采取的基本感染控制措施)是我们一直的要求和倡导,但是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医务人员玩的就是针头和刀片,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
如果因为个人疏忽,导致防护措施做不到位;或者有些紧急情况来不及做防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又该如何正确处理?
现场处理: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①如果发生锐器伤,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②如果是受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避免医务人员遭遇职业暴露感染,暴露后的正确处置也极为重要,
报告:为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评估,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报告上级部门,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如图:
必须要强调,职业暴露≠职业感染;在职业暴露后进行及时的评估及用药,发生职业感染的几率极低,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情绪。那么乙肝、丙肝、梅毒及HIV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职业暴露后,又是如何进行评估及用药呢?
乙肝职业暴露
(1)暴露者已有免疫应答(HBsAb>10mU/ml),无需进行暴露后的预防措施(PEP)。
(2)暴露者无免疫应答(HBsAb<10mU/ml),则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最迟不超过7天;同时建议被暴露者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对暴露者进行定期随访。
丙肝职业暴露
目前没有针对HCV 的疫苗,发生暴露后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可用于预防感染,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均不推荐用于暴露后预防;对暴露者进行定期随访。
梅毒职业暴露
(1)若暴露源(患者) RPR (或 VDRL) 呈现阳性,应加做 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推荐卞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单次肌肉注射。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连服14日。3个月、6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2)若患者 TPHA 为阴性,对暴露者进行定期随访。
HIV职业暴露
1、感染管理科初步评估,而后转至有HIV职业暴露定点评估机构(我院HIV职业暴露定点评估机构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预防性用药。
(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随访监测
(1)HIV抗体检测时间: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6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
(2)药物毒性的监测和处理:暴露后2周进行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暴露者开始PEP后,如果出现剧烈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等反应,要及时就医,咨询专家。
感染管理科始终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感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患者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新的一年,院感科将为全院医务人员开展职业防护培训的同时,也将进行个性化的培训,如针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一对一培训,传播更多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期盼我们的医务人员开开心心的上班,健健康康的回家!(院感科 梁丹燕)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