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自从接触康复治疗工作至今有一年多了,工作中看到了许多患者病情的好坏交叠轮变、情绪的悲喜交加,让我体会到康复治疗就是一个让人生命重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运动训练。康复治疗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各种功能障碍的人群,很多病人在肢体、言语、认知、吞咽等功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或丧失,而这个功能障碍是需要通过坚持运动和针对性的训练去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最终目标是使患者的基本日常能力能够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运动是一剂良药,对于患者是一种治疗方法,而对于正常人则是一种预防保护作用。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运动不仅可以改善骨骼健康,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健康。于成年人而言,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的投入学习和工作。于老年人而言,老年人多运动是可以促进大脑健康,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痴呆症的风险,改善有氧运动后的认知功能,改善睡眠,改善呼吸系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和跌倒相关伤害的风险。这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脏代谢疾病,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包括心脏病和中风)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但是对于运动量我们应该如何控制呢?美国心脏协会建议,要预防心血管健康:
(1)每周至少应进行5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共计150分钟。
(2)每周至少进行3天,每天2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总共75分钟;
(3)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有氧活动组合的肌肉锻炼活动,每周至少2天。
(摘自《中国循环杂志》公众号)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去改善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而显著提高人们处理日常事物的效率性,改善其他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处理速度、注意力和学习成绩。强有力的证据还表明,通过定期的运动是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运动改善身体机能进而降低跌倒和跌倒相关伤害的风险,有助于他们保持自主生活的能力。一次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就会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睡眠,减少焦虑症状。
在康复领域来讲,一次充足的运动治疗可以使肢体功能维持大概3天左右,否则,原本得以恢复的身体各项功能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自觉性对于康复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康复病人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会表现得很积极,非常的配合治疗师进行康复。每当治疗师嘱咐患者回去自己在病房或者家里自行训练时,由于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指导、督促、鼓励,患者就会放任自己的懈怠。每天一次40分钟的康复治疗时间是不够的,所以还是需要患者在课后也要自觉、主动的去进行运动。从患者角度去想,我们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特别是那种中风后偏瘫的病人,心理问题以及情绪可能会比较低落,对自己没有信心,康复的欲望也慢慢降低。若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效果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运动是一种治疗手段,并非运动量越大越好,如果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问题,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咨询康复医生,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再进行正确的运动训练。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效的预防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运动是增强体质最简单、经济、方便、积极的手段之一,可以说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最佳良方。所以工作再忙,都要尽量挤出时间去运动,强身健体,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希望我们每个人为了自己的身体,一起动起来吧。
(康复医学科
韦丁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