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几招,轻松降血糖……
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宣传主题是“防控糖尿病 保护你的家庭”。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人,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猛,呈“爆炸式”增长,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 11.6%,患者人数超过 1.14亿,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糖尿病的特点还在于治疗率低,只占
25.8%,大多数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这就导致并发症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饮食治疗对任何类型的糖尿病都是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尤其是轻型患者,经饮食控制和调节后,通常不需服药或少量服药,病情可恢复正常。中重型患者,经饮食调整后,可减少用药,促进病情平稳、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糖尿病饮食治疗既要有利于疾病恢复,又能维持正常生理及活动需要。
营养治疗原则具体如下:
1.合理控制能量摄入量 合理控制能量摄入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能量的供给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确定。能量摄入量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又称为标准体重)为宜。
2.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若供给充足,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预防酮血症。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刺激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改善葡萄糖耐量。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使血糖升高,从而增加胰岛负担。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能量的50%~60%为宜。一般规律是粗粮的血糖指数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多种食物混合低于单一食物。故糖尿病治疗膳食宜多用粗粮和复合碳水化合物,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少用富含精制糖的甜点,如蜂蜜、蔗糖、麦芽糖等纯糖食品。必要时,为了改善食品的风味,可选用甜叶菊、木糖醇、阿斯巴糖等甜味剂代替蔗糖。食用水果,也应适当减少部分主食。
3.限制脂肪和胆固醇 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体内脂肪分解加速,合成减弱,脂质代谢紊乱。膳食脂肪摄入不当时,易引发或加重高脂血症,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血管病变,这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此,膳食脂肪摄入量应适当限制,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不宜过多。一般膳食脂肪占总能量20%~30%,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300mg/d,合并高脂血症者,应低于200mg/d。因此,糖尿病病人应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和肝、肾、肠等动物内脏,鱼籽、虾籽、蛋黄等食物。
4.适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供给与正常人接近,为0.8~1.2g/(kg·d),占总能量的10%~20%。因糖尿病病人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出现负氮平衡,此时应适当增加蛋白质供给量,成人1.2~1.5g/(kg·d),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的病人,可供给1.5~2.0g/(kg·d),蛋白质可达到或高于总能量的20%。伴有肾功能不全时,应限蛋白质摄入量,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而定,一般为0.5~0.8g/(kg·d)。膳食中应有1/3以上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乳、蛋、豆制品等。
5. 充足的维生素 补充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PP、B12等)可改善病人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补充维生素C可防止微血管病变,供给足够的维生素A可以弥补病人难以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缺陷。充足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能加强病人体内已减弱的抗氧化能力。
6. 合适的矿物质 血镁低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并发视网膜病变;钙不足易并发骨质疏松症;锌与胰岛素的分泌和活性有关,并帮助人体利用维生素A;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成分;锰可改善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锂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应保证矿物质的供给量满足机体的需要,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的供给。但应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7. 丰富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糖代谢,降血压、降血脂和防止便秘等。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吸水膨胀,吸附并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减弱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有助于病人的血糖控制;同时还具有降血脂作用。非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肠道,减少吸收,具有间接的缓解餐后血糖和减肥作用。但膳食纤维过多,也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建议膳食纤维供给量20~35g/d,或15~25g/1000kcal。
8. 控制进餐速度,细嚼慢咽 研究显示,进食速度与体重指数、腰围增加呈正相关,细嚼慢咽,减慢进食速度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综合考虑,建议糖尿病患者减慢进餐速度,细嚼慢咽。
9. 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研究显示,按照蔬菜-荤菜-主食的顺序进餐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还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显著降低。因此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
10. 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个体化营养指导是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实施应包括:个体化膳食和营养状况评估;个体化营养咨询、营养处方的制定;适度的咨询-随访频率等。若有专职营养(医)师提供每年 4~12 次的随访观察,可使糖尿病患者的 HbA1c 获得 12 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显著改善。
糖尿病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达到预防与控制目的,如您想详细了解,请到门诊楼二楼13号诊室咨询,我们将给您精准营养指导!(临床营养科 罗文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