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手”护健康了吗
自195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旨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卫生领域的素质和认识。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2019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全民健康覆盖”,持续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世界卫生日中的“卫生”与“健康”并非生活中狭义的指某样东西的健康干净,而是指一切守护人身安全,生命健康的物品或行为。卫生涉及了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是一门的学问;而作为一名感染管理科医生,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手卫生”就是守护健康的一种行为。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忽略的手卫生知识。
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包括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以及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为什么要做手卫生?
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个人的双手平均携带1000万个细菌,不因我们肉眼看不见就忽视它们的存在。在医院,致病细菌更是触手可及,并随着双手到处“旅行”,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报道称,严格实施正确的手卫生,可减少20~30%的医院感染。
如何正确洗手?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默记洗手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认真完成了“六步洗手法”。六步揉搓的时间不少于15秒。
什么时候要做手卫生?
根据WHO 手卫生指南,手卫生五个重要时刻为: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体液暴露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100%的手卫生依从性是感控人的美好愿景,但它并非遥不可及。面对越来越多不可预期的病原体及传染病,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及家人,医务人员应规范执行手卫生,从双手设立起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成为一名真正守护家人和患者健康的“手”护神,健康全民覆盖就能实现。(感染管理科 梁丹燕)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