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血肿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损伤后常会有血肿形成,在临床上的处理一般是针对较大的血肿进行穿刺抽出积血并适当加压包扎,对较小的血肿则任其自然吸收消散,不少患者由于吸收不良而机化形成硬结,导致恢复时间延长。
当损伤之后宜采取积极措施,24小时内予以冰敷,48小时后可予超短波、超声波、红外线、热敷等治疗,促进血肿早日吸收。若因治疗不及时导致局部血肿经久不消、甚至机化,在血肿局部给予超短波及超声波治疗后,血肿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局部皮肤色泽及弹性可恢复正常。当然,同样是超短波、超声波治疗,医生会针对血肿不同的时期使用不同的治疗剂量。
临床上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多数因血管壁受损、血液流出而引起组织内血液淤积,则形成血肿。损伤部位可出现疼痛,肿胀,淤血。多数可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局部不适,在结构疏松的组织内更加明显。血肿形成后,内部的积血一般在2-3天左右开始逐步吸收,较大血肿完全吸收所需时间较长,血液凝固后易机化形成疤痕,极度影响美观。
超短波电疗法主要有消炎、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和水肿消退作用,并能促进组织再生修复。超短波治疗血肿,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组织液及淋巴循环,并能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加速机体对血肿的吸收消散。
超声波可打散坚硬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束,使之松解,对局部组织及细胞产生细微的按摩作用,增加血液循环,使细胞通透性增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肿软化和消散。
血肿早期理疗治疗效果好,通常不会留下损伤痕迹,一旦血肿机化,则不但影响美观,还会增加治疗难度及费用。因此,当损伤出现血肿后,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康复医学科
邓梓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