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饮食调理
慢性肝炎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实验室检测可表现为轻度肝功能损害到各项生化指标的明显异常,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病程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种类多,病情轻重不一,应根据病情与食欲调整膳食种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足够的能量、蛋白质与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矿物质。
1. 充足的能量 足够的能量摄取可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以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具体用量依患者的一般状态与病情而定,对于有超重或肥胖者,能量摄入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诱发脂肪肝。轻体力劳动者可按30~35kcal/(kg·d)供给。
2. 充足的蛋白质 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量有助于补充体内蛋白质损耗,改善机体蛋白质营养状态,促进肝细胞再生与修复,可按1.0~1.2g/(kg·d)左右或占总能量的15%~18%来供给。对于病程长,肝功明显异常,出现肝性脑病倾向者,宜增加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豆类蛋白,适当减少芳香族氨基酸的摄入。
3. 适宜的脂肪 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有助于纠正患者的脂肪消化不良、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等脂代谢紊乱,供给标准宜占全日总能量的20%~25%,约为每日40~50g。
4. 适宜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摄取可以增加肝糖原储备,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并有利于蛋白质在体内的充分利用,来源应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以减轻胰岛素拮抗、改善糖代谢,对晚期的肝性脑病也有利。
5. 适宜的矿物质 根据食欲、消化状况和化验指标确定摄入标准,以避免缺乏或过量。
6. 充足的维生素 维生素具有保护肝细胞免受毒素损害的作用,宜注意补充,多选用富含脂溶性维生素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
7. 水 如无肝功能衰竭出现,饮水量无特殊要求。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