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叫我“背”一个Holter,它有什么用?
经常有人到医生那里说自己经常一过性心慌,可是却由于发病的时候不在医院,而且症状持续时间短,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好了,很难知道是什么病,这时候医生会建议病人“背”一个Holter。什么是Holter?有什么用?通过动态心电图仪记录患者平时状态下连续24小时的心电活动情况,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在普通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问题等,它可以给心脏科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对疾病的诊断率较一般心电图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检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无创检查项目之一。
动态心电图仪由美国物理学家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于1961年应用于临床。我国在1978年首次引进了Holter监测技术,最近20年,大多数医院都配备了这项设备,随着我院医联体的建设与发展,Holter检测更是普及到了医联体覆盖的各卫生院中,通过网络传输,把基层患者的心电数据回传至我院心电网络诊断中心,使得这项无创检测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惠及更多患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哪些用途:
1.了解总心搏数量
总心搏数只是对24小时心跳数量的一个记录,一般人在8~10万次左右(平均55~70次/分),总心搏数高,提示一个人交感活性高(紧张度);总心搏数量低,有些是本身基础心跳较慢(年轻人,特别是运动员多见),但有的可能是“心脏电路老化”(年长者多见)需要评估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2.了解有没有心脏停跳
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到24小时当中有没有发生心脏停跳,而普通心电图常常抓不到这样的发作。如果有超过3秒的停搏,那是需要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动态心电图也用来协助判断黑朦或晕厥是不是心脏停跳所引起的。如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没有记录到心脏停搏,又比较怀疑是由心脏停搏引起的黑朦或晕厥,医生会建议住院,进一步做电生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3.了解有没有间歇性、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
有些患者普通心电图没有发现,但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记录到房室传导阻滞,如果是二度二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必须安装起搏器治疗,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4.了解心脏早搏情况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早搏情况,包括室性早搏有多少,室上性早搏(主要是房性早搏)有多少,什么时间段早搏数量更多,室性早搏是单一来源还是多种来源等等。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常也用来协助了解患者间歇性出现的胸闷、心慌等症状,是不是由于心脏早搏所引起,通常医生会推荐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做一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5.了解有没有恶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可以观察24小时内有没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是室扑、室颤。恶性心律失常常会危及生命,必须由心脏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形进行救治,怀疑有恶性心律失常者如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不能记录到的,可以通过更为长程的心电记录仪进行诊断。不过目前在我国,超过24小时的长程心电记录仪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6.了解有没有房颤发作
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了解24小时内有没有房颤的发作以及发作时间长短等等。当然,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不能记录到的,也可以通过更为长程的心电记录仪进行心电跟踪,看看更长时间内有没有房颤发作。
7、了解心肌缺血发作情况
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小时内包括休息、进餐、工作、学习、运动以及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来发现普通心电图中没有发现的心肌缺血。通过24小时心电图记录上ST-T的改变,结合患者当时活动和有没有胸闷胸痛等缺血症状,为心肌缺血提供一些证据。不过,随着目前冠脉CTA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成熟和普及,目前一般不会常规地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有没有心肌缺血情况。但动态心电图上记录到心肌缺血发作时,应该进一步检查心脏血管堵塞的情况。
8、了解治疗的疗效
一些频发早搏或房颤的患者,通过一阶段的服药治疗或射频消融手术,医生常会通过24小时心电图检查来了解药物或射频消融术后早搏的发作情况。有时也用于起搏器安装术后或其它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估。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适应症:
1.监测正常人群中心律、心率和传导情况;
2.用于原因不明的头晕、黑朦、昏厥患者;
3.确定有无心肌缺血;
4.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危险的估计,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出院的常规检查、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等;
5.病窦综合征的诊断及决定是否安装起搏器;
6.心脏起搏器安装后的随访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7.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观察。(心电学诊断科 陈颖)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