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 新理念
心、肺是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肺功能是人体泵血及肺部交换氧气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故而十分重要。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可以说,心肺功能就是生命的源动力。
心脏功能康复起源于冠心病的康复,已有40余年的历史,近30年来发展迅速,康复对象从开始的无合并症心肌梗死病人扩展到几乎所有心脏病病人,包括介入疗法及手术后的病人。
肺功能康复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及小儿麻痹症引起的呼吸肌麻痹。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肺功能康复医学的发展,肺功能康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神经肌肉及脊髓疾患为多见。针对开胸术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康复近年来受到重视。
如果人是一台机器,心肺就相当于发动机。发动机出问题了,修好了解决的是我们活着的问题,而心肺康复解决的是我们活得更好的问题。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卡车司机,支架术后长期熬夜,又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虽然经过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是不能动、不能说话、不能下床,生活没有什么质量可言。临床治疗以生命体征平稳为基础,心肺康复是以功能的恢复为基础。给病人一个良好的身体功能,让病人回归工作岗位,重拾生活的美好,心肺康复显得尤其重要。
心肺康复是所有康复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心脏、肺脏出现问题,其他的康复就很难完成。我们把心肺康复的人群分为健康人、亚健康人和病人三个群体。
对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来说,怎样获得和维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需要每天对心肺功能进行养护,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也非常重要。但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引起猝死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对中老年人和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很有必要的检查项目,评价运动时心功能的情况,预测自己的最大活动能力,指导科学运动,减少猝死的发生。
对于病人来说,无论是肢体残疾还是内科疾病,尽可能好的心肺功能可以为进一步康复治疗与训练创造基本的身体条件,对疾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起到积极作用。
要进行心肺康复,需要了解四大要素[1]:
1.心肺康复评定 在进行心肺康复之前要进行评定,包括临床评定、心肺功能及危险度量表评定、心肺运动功能测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心理及睡眠评定、运动相关功能评定、营养状态评估。只有进行细致、准确、全面的评估,才能使患者在心肺康复计划实施后获益。
2.可选择短时间多次运动 适宜的运动强度指在运动中呼吸平稳,可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微微出汗。如果呼吸急促或说话断断续续,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研究证实,30分钟连续运动和3次10分钟分次运动,效果相差不大。因此,如果每次运动不能保证30分钟左右,可以选择相对短时间的运动多次进行。适宜的运动项目有步行、骑自行车、做体操等,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需要憋气的运动。
3.低盐高膳食纤维饮食 控制食盐摄入量,增加食物中富钾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可使体内多余的钠排出体外,降低血压。但是,血液中钾浓度过高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因此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有时还需要控制钾的摄入。每日水果的最佳摄入量是100-150g。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改善体内糖和脂肪代谢。食物纤维不仅在肠内增加大便体积,吸附胆汁酸和胆固醇,将其排出体外,还可以在肠内抑制糖的吸收,降低肝脏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
4.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 切勿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晚上9点以后不要进食及饮酒。用力憋气、排便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而使用坐便器比蹲便器心脏负担要小,同时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