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投稿中心详细

免疫组化染色P16在临床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8-31 10:35 本文来源: 病理科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第一位。近年来宫颈癌发病更是有年轻化的趋势。通过筛查、早期发现等推进高效而准确的筛查方法能够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力辅助,从而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

临床病理对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伊始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灶中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形态的变化来实现,随着学科的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为了病理诊断中的重要辅助手段,至今已是病理诊断中的一项常规病理技术,尤其体现在肿瘤的诊断中。

p16(p16'NK4a)又称 MTS1、CDKN2,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位于染色体 9p21。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负调节细胞增殖及分裂,可性异性地和CDK4 结合,抑制 CDK4 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由 G1 期进入S期,对Rb 基因控制的细胞增殖周期中起负调节作用。可作为宫颈病变的标记物,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高型 HPV 感染的肿瘤中高表达,在宫颈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脂肪肉瘤等肿瘤中也见阳性表达。可用于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对宫颈癌的检测有极大意义。

病理科 黎海南)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免疫组化染色P16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