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东博会的璀璨明珠
《相聚到永久》
再大的都市也装不下
双眼的眺望
梦想的宽广
共同的梦想才能拥有
不熄的信仰和力量
……
听着这首中国-东盟博览会会歌,让我思绪飞扬,感慨万千。
2023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创办20周年。斗转星移,白驹过隙,廿载弹指一挥间,东博会书写了众多精彩故事。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都有着利用传统医药的丰富经验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作为一名中医医生,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医疗保障工作人员,与东博会结下不解之缘,也十分有幸见证了中医药文化,这颗国粹明珠在东博会的璀璨夺目、流光溢彩。
2019年9月21日上午,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这是最令我记忆犹新的一次盛会。当天下午,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B1展馆,我有幸见到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6年来最年长的参会嘉宾、时年84岁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蜂堂中医诊疗”第五代继承人孙光周老先生。孙老在上午兴高采烈地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后,下午不顾身体疲劳,义务给参加博览会的中外嘉宾把脉诊断。孙老介绍说,孙氏中医“师蜂堂中医诊疗”始创于清代嘉庆年间,历七代而不衰,“师蜂堂中医诊疗”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深厚的集传承、创新和发展于一体的中医文化体系。擅长内科、精于妇科,这是孙氏中医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第五代传人的孙光周老先生,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他总结出“祛瘀通络、择时结合”,并辅之以离子导入、灌肠、药物熏蒸等方法,治疗不孕不育病症,效果显著。同时,孙光周老先生还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优孕重于优育”的理念,将多年的中医实践升华为中医理论,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多年来,孙氏中医已成功治愈、出生健康聪明婴儿超12000例。蜂,采蜜而不食蜜;医,为医而济天下。为医者以蜜蜂为师,这是“师蜂堂”名号的由来,也是孙氏中医文化的集中体现。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孙光周老先生告诉我们大家,今后要继续弘扬孙氏中医的优势,将更多的医疗技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造福广大百姓。孙氏中医,七代传承,人才辈出,恩惠四方,书写了祖国中医药文化的新篇章,让我们这些中医后辈们深受鼓舞,受益匪浅。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医药价值定位的精准把握,开启了中医药事业新的征程。2020年11月27日-30日,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盛大举行。作为医圣故里的河南省仲景宛西制药企业,将水浸药材标本、中药饮片、中成药产品等带来了东博会现场。水浸药材标本是仲景宛西制药展示、科普中药材知识及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将采自伏牛山的药用植物浸泡在特制药水中,可以保持不变质、不变色,展示它们最真实的颜色和形态。每一瓶都标注有药材名称、产地、科属、功效等信息,方便研究人员进行研究,也方便医药大学的学生更好地认识中药材植株,并向大众传播中医药知识。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药的突出疗效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四、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方案》中,藿香正气液、金花清感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等中成药都被推荐使用。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的补益类中成药,大多药效平和,对证使用能增强体质、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起到“未病先防”的目的。仲景宛西制药将六味地黄丸、银黄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成药带来了现场,以期为东盟国家抗疫助力,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内涵转化为便于民众理解、掌握和应用的中医药养生方法,同时为东博会的召开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2018年9月12日,广西民族品牌两面针继续亮相第15届东博会,围绕“弘扬中药文化,‘针’护大众健康”主题,一方面向各同盟国弘扬了传统药粹文化、展现匠心精神;另一方面,“针”护大众健康,把中药健康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2021年9月12日,第18届东博会开展第三天,位于D3先进技术展厅的“智能中医诊脉仪”成了吸睛点。将双手放置在仪器相应位置上,只要1分多钟,机器便可完成把脉、诊疗、疾病提醒等过程,被诊断人通过手机即可查收这份健康报告。此外,我们医生会根据机器反馈的人体脏器数据指标进行解读,现场“养生教学”。“黑科技”加持,“望闻问切”辅助治疗变得更加智能化,当中医遇上东博会,火爆场面简直惊人,现场观众说:“就算排长队,也要体验一回智能中医诊脉。”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文化是祖国国粹,借助东博会平台,我们向更多的东南亚国家传播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向世界宣传“中医药+健康”全新的养生理念,就是我们每一位中医人的使命!(中医科 黎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