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小视的健康杀手:疼痛
疼痛,许多人的解释,就是发生某一些疾病的时候最早出现的一种症状,有许多人也就是因为这个“症状”才来就诊的。对许多病人来说,疼痛,就是身体遭遇健康“危机”时发出的一种“求救信号”。最后也是因为日益加剧、难以忍受的疼痛才来医院处理的。在骨科病房工作了5年,碰到过各种形式出现的疼痛患者:外伤骨折的、癌症骨转移的、腰椎变形压迫血管神经的、术后伤口疼痛的、神经病变的的等等。长期研究表明目前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将近70%都伴有疼痛症状。有些患者原始疾病得到治疗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疼痛症状会伴随很久甚至终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骨科为例,至少有10%的患者在手术后,疼痛症状还是不能缓解。这种长期的慢性疼痛就不只是一种症状,而是一种疾病。” 疼痛还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变化。而目前世界医学领域正在积极倡导无痛护理和人性化服务。
同样有疼痛的症状,病人的态度多数还是停留在老旧一辈的观念里:病好了就不痛了,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只要不疼到晕过去忍忍就过了;吃止疼药、用止疼针、泵对身体不好、对胃有伤害;止疼的药物多少含有类似毒品的成分,用多了会上瘾;痛了我再吃,不痛不吃。甚至有许多病人对于我们给予的镇痛方案予以回绝。据了解,传统的做法是按需止痛,就是病人痛了,医生才来处理。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止痛药用下去了,能管一两个小时,可药效一过,疼痛又来了,又得用药,止痛药用多了,病人的消化道也受不了,自然就觉得不管用了了。
创伤手外科作为医院首批无痛病房实施单元,致力倡导“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这一目标口号。针对不同情况、病情的患者,匹配一套完整的疼痛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手术进行针对性的疼痛控制,订制多模式、个性化疼痛管理医嘱及配套护理方案。特别针对围手术期患者,更将“超前阵痛”这一现今国际推崇的先进镇痛方案带入。“手术=疼痛”的定律应该被打破,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方式的应用,能将止痛药物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根据术前评估,提早给患者使用止痛药。尤其是对一些准备动大手术的患者,我们一般在术前3天就让他口服一些止痛药。”张波主任解释说,现在医生可选择的止痛药范围比以前大多了,而且副作用很小。当然,病人对此也有疑虑:我都还没手术就给我吃止痛药,会不会把我吃傻呀?针对这个问题,参考各类文献和临床上运用方案后的效果经验,事实上,超前镇痛、按时止痛这种模式,反而可以减少整体的止痛药的使用剂量。“因为以往的按需止痛是一个半小时、几个小时就给病人打一次止痛针,药量反而更多。现在是按时给药,有规律地给药,总的药量反而少了。”(创伤手外科 沈雁翔)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