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头”号杀手-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现已成为我国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一、血管危险因素:
(1)缺血性卒中: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栓塞。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导致卒中。此外,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脱落,在血液中形成小栓子,随血液流动,会引起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引发脑卒中。
出血性卒中:由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即脑出血。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导致的,所以也称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等。
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他诱因:用力过猛、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气候变化等为诱发因素。
快速识别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1)Face(面部表情):突然感到一侧面部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口角歪斜;(2)Arm(肢体运动):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或活动不灵,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3)Speech(语言表达):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Time(迅速求助):从症状出现开始,6h以内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诊治,或者拨打120寻求帮助。
出血性脑卒中:(1)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2)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智力的突然变化;(3)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4)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5)意识障碍:处于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状态,伴有尿失禁,尿潴留;(6)出血量大时,可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组织移位,甚至引发脑疝,呼吸、血压、心率也有大的变化。
治疗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1)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最佳治疗时间)根据使用的药物不同而不同:①阿替普酶的时间窗一般限制在等于或小于4.5小时内;②尿激酶溶栓时间窗一般在小于等于6小时,且应排除相关的禁忌症,在家属的同意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2)血管内治疗:即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技术(导管、微导管、支架等)在导致脑梗死病变的血管处,应用取栓器使病变血管再通,从而使脑组织恢复血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该治疗方法适用于错过溶栓黄金时间并小于24小时的大血管梗塞。
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说的“脑出血”,治疗手段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基本原则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症者,应立即外科手术治疗。
总而言之,脑卒中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疾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会给患者和家庭造成痛苦和负担,所以要早识别,早治疗,医院为你开绿道。(神经外科 陆江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