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与胆石症的营养管理
胆囊炎与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它们常常同时存在且互为因果。
一、胆囊炎与胆石症有哪些表现?
急性胆囊炎发病急,常因饱食或食用油腻食物而诱发。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部胆囊区阵发性剧痛,并放射至右肩及背部,可出现皮肤黄染、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慢性胆囊炎多因胆石症存在引起,表现为饭后上腹部饱胀、隐痛和厌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时感到右肩和右下肋等处隐痛。结石阻塞胆总管后继发胆管炎可出现腹痛、寒战高热、皮肤黄染。
二、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1.急性期
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呕吐频繁,疼痛严重者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必要时行肠外营养。多饮水至少每天饮水达到1500ml-1700ml,在饮水中适量添加钠盐和钾盐,以确保体内水与电解质平衡。疼痛缓解后,可进食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低脂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软饭。
2.慢性期
此期应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①适宜的能量: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肥胖患者可适当控制能量以减轻体重;消瘦者则应适量增加能量。
②适量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分泌;但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供给量以1~1.2g/(kg·d)为宜。应多选用低脂肪的优质蛋白食物,如大豆制品和鱼虾类等。
③低脂肪、低胆固醇:限制脂肪摄入量,胆囊炎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响。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可能诱发胆囊疼痛。脂肪摄入量每天<20g,后可逐渐增加到40g 以内。脂肪以植物油脂为主,并分布于3 餐饮食中,避免集中在1餐。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以<300mg 为宜,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应控制在200mg 以内。禁止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肾、脑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
④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于胆囊的刺激作用较弱,且易于消化吸收,可补充能量、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应注意的是其来源应以复合糖类为主,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者应限制简单糖的摄入,如砂糖、葡萄糖等。
⑤充足的维生素:维生素A有助于胆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和病变胆道的修复,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也应充分补充。
⑥膳食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而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于通便。可选如绿叶蔬菜、豆类、水果、粗粮及香菇、木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⑦大量饮水:可稀释胆汁、加速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等,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为宜。
⑧其他:少量多餐可减少消化道负担,并且能刺激胆管分泌胆汁,保持胆道通畅;尽量减少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注意食品卫生,防止肠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急性胆囊炎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 | 大米粥(稻米50g) 土豆泥(土豆100g+白砂糖10g) 鸡蛋羹(鸡蛋白60g) |
上午加餐 | 脱脂酸奶(酸奶250g) |
中餐 | 冬瓜烩鸡肉(冬瓜150g+鸡胸脯肉50g) 清汤面(挂面80g) 植物油10g |
下午加餐 | 梨250g |
晚餐 | 青菜虾仁面片(小麦粉100g+蔬菜100g+基围虾50g) 植物油10g |
合计能量1535kcal,蛋白质63.4g,脂肪27.9g,碳水化合物257.7g。(临床营养科 杨榕桂)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